本文作者:访客

山农校园里的楼宇道路新名称,定了!

访客 2024-08-26 1013 抢沙发

本文共计2858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分钟。

根据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

“811”文化传承项目

和全国文明校园建设要求

为进一步规范校园楼宇、道路、社区名称

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

丰富校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

2024年5月,学校启动了

岱宗校区部分楼宇、道路、社区

命名建议征集活动

活动开展以来

得到了广大师生、校友、社会人士的

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

通过征集遴选、网络投票

专家评审研讨论证

经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

最终形成命名方案

现予以公布

示意图

一、楼 宇 名 称 及 释 义

(一)保留原名的楼宇

绍武楼(校史馆)、文理大楼、学实楼、图书馆、西礼堂、学工楼、工会楼、体育馆、音乐楼、流苏餐厅、玉兰餐厅等楼宇继续保留原名。

(二)重新命名的楼宇

岱宗校区楼宇取校训等校本文化,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、五谷等农耕文化内容命名,以凝练展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,弘扬农耕文明。名称及释义如下:

1.登高楼

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,现为我国小麦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,由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(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)共同建设。

楼名“登高”,取自校训“登高必自”。语出《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譬如行远必自迩,譬如登高必自卑。”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,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,激励师生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不断攀登科技高峰,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山农力量。

2.行远楼

原名1号楼,建成于1959年,是学校迁址泰安后建设的第一批教学实验建筑,现为学校行政办公和植物保护学院实验办公楼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泰安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,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。

楼名“行远”,出自《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譬如行远必自迩,譬如登高必自卑。”与校训“登高必自”呼应。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,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,激励全校师生勇担立德树人、强农兴农光荣使命,在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走在前、开新局,全力谱写新时代山东农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3.胜之楼

原名2号楼,建成于1959年,现为农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“胜之”,取自氾(fán)胜之之名。氾胜之,氾水(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)人,西汉著名农学家,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《氾胜之书》——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。

4.思勰楼

原名9号楼,建成于2000年,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“思勰”,取自贾思勰之名。贾思勰,青州益都(今山东省寿光市)人,北魏末年官员、农学家、思想家,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《齐民要术》——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,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。

5.伯善楼

原名10号楼,建成于1996年,现为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“伯善”,取自王祯之字。王祯,字伯善,东平(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)人,中国元代农学家、机械设计制造家、木活字创造者,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《王祯农书》——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。

6.黍华楼

原名3号楼,建成于1959年,现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中,“黍(shǔ)”取自“五谷”主流说法:黍、稷、麦、稻、菽。黍,俗称黄米;华,象征光辉、升华,引申意为繁荣、茂盛。“黍华”寓意时和岁稔、五谷丰登,农业发展欣欣向荣,农耕文明赓续不绝。

7.稷晖楼

原名7号楼,建成于1986年,现为林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中,“稷(jì)”取自“五谷”主流说法:黍、稷、麦、稻、菽。稷,又称粟,俗称小米;晖,原意是阳光,象征光辉。“稷晖”寓意穰穰满家、年谷顺成,勉励师生进德修业,晖光日新。

8.麦澜楼

原名8号楼,建成于1987年,现为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中,“麦”取自“五谷”主流说法:黍、稷、麦、稻、菽。麦,俗称小麦;澜,原意波纹、波浪。“麦澜”寓意生命的丰盈与圆满,生活的丰收和希望。

9.稻璟楼

原名6号楼,建成于1985年,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中,“稻”取自“五谷”主流说法:黍、稷、麦、稻、菽。稻,俗称水稻、大米;璟,为美玉之光。“稻璟”寓意学校师生的精神如稻谷般饱满,同时以纪念山东高等农业学堂首任监督——王景禧。

10.菽睿楼

原名5号教学楼,1979年建成南楼,1998年建成北楼,是岱宗校区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。

楼名中,“菽(shū)”取自“五谷”主流说法:黍、稷、麦、稻、菽。菽,俗称大豆,与“书”同音;睿,本义通达、明智。“菽睿”意在鼓励师生思睿观通,开拓进取,砥砺前行。

11.求真楼

原名11号楼,建成于1979年,现为水利土木工程学院、国际交流学院实验办公楼。

楼名“求真”,勉励师生们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在教与学中崇尚科学、务实探究、追求真理。

12.明德楼

原名12号楼,建成于1985年,现为教学楼、艺术学院教学办公楼。

楼名“明德”,取自《大学》开篇句:‌“大学之道,‌在明明德。‌”意在勉励师生修习崇高品德,追求自我完善,树立远大理想。

13.育贤楼

原农大宾馆,现为继续教育学院(乡村振兴学院),意在表达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决心。

二、道 路 名 称 及 释 义

(一)保留原名的道路

英才路、风华路、学林路、望岳路、神农路

(二)重新命名的道路

1.强农路——“强农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。象征学校办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、强农兴农为己任,拿出更多科技成果,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,推动农业强国建设。

2.兴农路——“兴农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。寓意引领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。

3.耕读路——“耕读”指农业高校培养高校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深化发展,培养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,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教育路径。

4.知行路——“知行”取自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学说。强调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,鼓励广大师生在求知的同时,也要付诸实践,做到知行合一。

5.仰圣路——“仰圣”意思是仰慕圣贤,具体意思是崇尚圣贤之道,与望岳路呼应,与岱庙前仰圣门同名,遥望这座国山的气象,这便是仰望圣山。

(详细位置见上方示意图)

三、社 区 名 称 及 释 义

(一)保留原名的社区

德馨社区(含14—17号学生宿舍楼)

(二)重新命名的社区

以“德”字为核心命名,和现有岱宗校区“德馨社区”一脉相承,意在体现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,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1.德厚社区(含1—6号、18号学生宿舍楼)

2.德雅社区(含7—10号学生宿舍楼)

3.德润社区(含11—13号学生宿舍楼)

(详细位置见上方示意图)

自即日起

在校内外交流

各类公文、宣传报道、宣传品印制中

请规范使用本方案名称

原名称不再使用

往期推荐

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
来源: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

通讯员:原阳

编辑:杜一民 齐林审校:胡学俭 李庆亮 张钦龙 赵然

登高必自

-山东农大融媒体中心出品-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微信号:sdauxcb新浪微博:@山东农业大学投稿信箱:sdaunewmedia@163.com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 高考资讯网 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阅读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01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