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揭秘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背后的作者:校园文化探索!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,曾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是中小学必背篇目之一。下面我们来学习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的原文赏析。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的作者
唐代诗人常建(708年—765年),根据墓碑记载其祖籍邢州,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,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,因此寄情于山水名胜,长期过着漫游生活。常建现存的文学作品不多,其中的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一诗较为著名。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原诗
题破山寺后禅院
唐 常建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的翻译
初日:早上的太阳。
高林:高树之林。
禅房: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。
悦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高兴。
空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空。
籁,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,泛指声音。
但余:只留下。
全诗译文: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,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。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,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。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,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。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,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。
以上就是关于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一诗的相关知识点。常建的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调,一直倍受后人推崇,现江苏常熟虞山破山寺已成蓍名景点,全赖常建此诗以传。
延伸阅读
-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古诗赏析
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一诗是有唐代诗人常建所创作的一首题壁诗,曾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,因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的知识点。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全诗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 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 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的注释与翻译 清晨:早晨。 入:进入。 初日:早上的太阳。 照:照耀。 禅房: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。 悦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高兴。 空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空。 万籁(lài):各种声音。籁,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,泛指声音。 但余:只留下。 全诗译文: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,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。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,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。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,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。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,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。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古诗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、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。前两联写了诗人在清晨登破山,入兴福寺所见到的景象:旭日初升,光照山上树林,竹丛小路通往幽深的后院,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。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,使诗人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,在他眼中,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,这世界仿佛只剩下天地和自己。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,只有悠扬而宏亮的钟磬之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。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一诗的相关知识点。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格律变通,构思造意优美,引导读者在平易中渐入佳境。
-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赏析
中国的古诗词中总是蕴含着美到极致的意境,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唐朝 常建 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 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 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译文 幽:幽静。 禅房: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。 悦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高兴。 空:此处为使动用法,使……空。 万籁(lài):各种声音。籁,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,泛指声音。 但余:只留下。 钟磬(qìng):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。 全诗译文: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,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。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,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。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,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。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,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。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游寺后禅院所见景观的描写,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、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。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,主要由于它构思的巧妙:诗人在清晨登山入寺,见旭日初升,光照山上树林。然后,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,走到幽深的后院,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。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,使诗人陶醉,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。此刻此景此情,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,摆脱尘世一切烦恼,像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,只有钟磬之音。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,朴实地写景抒情,而意在言外,引人入胜,耐人寻味。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全诗,常建的这首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语言朴素,意境浑融,艺术上相当完整,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