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战国策智慧:揭秘‘鹬蚌相争’背后的教育启示
许多汉语成语的来历都与文学典籍以及历史典故存在着一定联系,同学们在学习汉语成语可以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,以便丰富自身的文学常识储备。那么大家知道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的哪一句吗?
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的哪一句
鹬蚌相争这个成语出自于《战国策》,《战国策》这部国别体史书集中展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。
在《战国策·燕策》中有这样的典故记载:
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。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箝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!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!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鹬蚌相争的成语含义
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词义是指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鹬蚌相争这个成语常用的句子成分是宾语、定语。
上文中给同学们解释了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意思与出处。学习汉语成语不仅使得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汉语文化的精髓,还能从汉语成语中感悟到文字浓缩的精华与魅力。
延伸阅读
-
鹬蚌相争的成语解释和造句
鹬蚌相争是一个主谓式的四字成语,在日常用语中十分常见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鹬蚌相争的成语解释和造句。 鹬蚌相争的成语解释 鹬蚌相争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这一成语最早是出自《战国策·燕策》,苏代为劝说赵国放弃讨伐燕国,讲了一只河蚌和一只鹬互不相让,结果被渔夫一块捉走的故事。 鹬蚌相争怎么读 鹬蚌相争,读作:[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] 鹬蚌相争的成语用法 鹬蚌相争在句子中一般是用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造句示例: 1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鹬蚌相争、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。 2、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,结果鹬蚌相争,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。 3、由于兄弟鹬蚌相争,互不相让,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并购的结局。 鹬蚌相争近反义词 1、近义词:鱼死网破、鹬蚌相危等。 2、反义词:相得益彰、同舟共济、和衷共济、相辅相成等。 以上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的成语解释以及相关知识点,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鹬蚌相争这个成语。
-
鹬蚌相争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
汉语拼音作为一种辅助大家进行汉字读音的工具,在同学们的语文学习中普遍推行,大家根据汉语拼音可以对词句以及文章、诗篇进行准确读音,学好汉语拼音十分有必要。那么同学们知道鹬蚌相争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吗? 鹬蚌相争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拼音的准确拼写为“yù bàng xiāng zhēng”。 鹬蚌相争的意思怎么解释 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是“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”。 这个成语是从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这个成语衍生而来的,这个成语指的是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其中“鹬”指的是长嘴水鸟,而“蚌”是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 鹬蚌相争的典籍出处 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由来是《战国策》,《战国策·燕策》中记载了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的弟弟苏代受燕王的委托,到赵国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攻打燕国,苏代借助“鹬蚌相争”的故事来向赵王指出两国相争,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的事实。 通过小编的介绍,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鹬蚌相争这个汉语成语的含义以及拼音。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长久的过程,同学们需要勤加练习,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将汉字与其正确的拼音相对应进行记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